凉山州雷波县黄琅镇张忠:一位基层干部的奉献故事

在凉山州雷波县黄琅镇的青山绿水间,基层干部张忠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这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老黄牛的乡镇干部,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

山乡蝶变中的坚守者
黄琅镇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闭塞曾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张忠带领村民开凿通组公路时,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他白天协调施工,晚上挨家挨户做动员。有村民回忆:张干部总说’路不通心就不通’,他自己垫付3万元买炸药,现在货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这种砸锅卖铁也要修路的劲头,最终让全镇17个村民组全部实现道路硬化。

产业转型的探路人
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问题,张忠推动高山茶叶+生态养殖的产业模式。他三赴成都请来农技专家,在海拔1800米的马湖村建成500亩有机茶园。贫困户李阿呷说:张干部手把手教我们种茶,现在每亩增收4000多元。但产业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村民的守旧思想曾让项目推进受阻,张忠通过组织考察学习、算经济账等方式逐步化解疑虑。

为民服务的暖心人
在民生改善方面,张忠创新院坝议事会工作法,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去年汛期,他冒着塌方危险转移群众37人,自己却因过度劳累住院。妻子埋怨他不顾家,他却说:老百姓的安全比啥都重要。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他成了群众心中的自家人。

新时代的思考题
张忠的故事也引发深层思考: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干部疲劳作战?怎样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接班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黄琅镇青山绿水的变迁里,藏在老百姓幸福笑容的背后。当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传递时,我们需要更多像张忠这样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的基层脊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