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第一步:选对猪种,成功一半

猪种的选择是养猪的基础,也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猪种在生长速度、肉质、抗病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被毛呈现棕红色 ,体质结实。它生长速度快,是这几个品种中最快的,饲料转化率高,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杜洛克猪的瘦肉率较高,肉质鲜美,肌肉间脂肪分布均匀,做出的猪肉口感鲜嫩多汁,非常适合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猪肉产品 。在抗病性方面,它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对常见的猪病有较强的抵抗力,适应能力强,无论是寒冷的北方还是炎热的南方,都能较好地生长。不过,杜洛克猪母猪的繁殖能力相对较弱,产仔数一般在 8 – 10 头左右,母性也一般,在仔猪的哺育阶段需要养殖户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 长白猪:来自丹麦,它全身白色,体躯特长,呈流线型。长白猪的生长速度也很快,日增重较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出栏体重。其瘦肉率在几个品种中是最高的,高达 65% 以上,非常符合当下市场对瘦肉型猪肉的需求 。而且母猪产仔数较多,平均每胎产仔 11 – 13 头,泌乳能力也较强,能为仔猪提供充足的奶水。但长白猪对饲料的营养要求较高,必须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它的抗逆性较差,对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等要求较为严格,一旦环境不适宜,就容易引发疾病。
- 大白猪:起源于英格兰的约克郡,也叫大约克夏猪。大白猪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能快速将饲料转化为自身的体重 。它的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较多,平均每胎产仔 10 – 12 头,且发情症状明显,配种成功率高。大白猪的肉质优良,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它的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的气候和饲养条件下生存和繁衍,无论是规模化养殖还是农村散养,都能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不过大白猪对低温、气流和阳光直射的耐受性较差,在冬季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
对于新手养殖户来说,如果养殖条件一般,技术水平有限,建议选择适应性强、容易饲养的品种,如大白猪。如果追求高品质猪肉,当地市场对瘦肉型猪肉需求大,且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杜洛克猪是不错的选择。要是具备良好的养殖设施和管理技术,能够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适宜的环境,长白猪则能发挥其生长快、瘦肉率高的优势 。总之,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养殖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猪种。
养猪硬件:打造舒适 “猪窝”
硬件设施是养猪的基础保障,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一个好的养猪环境,就像我们人类舒适的家一样,能让猪生活得惬意,自然也就能长得又快又好 。
- 猪场选址:猪场选址可是个大学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地形地势,要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或有缓坡的地方,这样能有效避免积水,防止猪舍潮湿,减少细菌滋生。而且,高地势还能让空气流通更顺畅,为猪提供清新的空气。像在一些低洼地区,一到雨季,猪舍就容易被水淹,猪群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同时,还要考虑水源和电源。水是生命之源,猪的日常饮用、清洗猪舍等都离不开大量的水,所以猪场附近要有充足且清洁的水源,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猪喝得健康。电源也同样重要,现代化的养猪设备,如通风设备、保温设备、饲料加工设备等都依赖电力运行,如果经常停电,这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会给养殖带来很大的麻烦。猪场还要交通便利,方便饲料的运输和生猪的销售。但也不能离交通主干道太近,太近的话,车辆的噪音和灰尘会影响猪的生长,而且还容易传播病菌。一般来说,距离主干道 500 米以上比较合适。另外,猪场要远离居民区、化工厂、屠宰场等,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也能减少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 猪舍设计与建造:猪舍的设计与建造要充分考虑猪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求。猪舍的朝向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能保证充足的采光,让猪舍在冬季也能温暖舒适。在炎热的夏季,又能避免阳光直射,降低猪舍温度。合理的通风设计也至关重要,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通风还能调节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安装排风扇、通风管等设备,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合理调节通风量。在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猪舍可以设计成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增加空气流通;而在北方地区,冬季寒冷,猪舍则要注重保暖,采用封闭式设计,并加强保温措施,如增加墙体厚度、使用保温材料等。猪舍地面的设计也不容忽视,一般采用水泥地面,便于清洗和消毒,但水泥地面导热性强,冬季容易让猪受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地面铺设垫料,如稻草、木屑等,既能保暖,又能增加猪的舒适度。地面还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污水排放,保持猪舍干燥。
- 养殖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养殖设备不断涌现,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设备,能大大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自动喂料设备可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精准地投放饲料,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能避免饲料浪费,保证每头猪都能吃到适量的饲料。自动饮水设备能为猪提供清洁、新鲜的饮用水,保证猪的水分摄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温控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暖风机、空调、水帘等,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猪舍内的温度变化,调节猪舍温度,让猪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在冬季,暖风机可以为猪舍升温,防止猪受冻;在夏季,水帘和空调可以降低猪舍温度,避免猪中暑。还要配备消毒设备,定期对猪舍、养殖设备等进行消毒,杀灭病菌,预防疾病传播。如紫外线消毒灯、喷雾消毒器等都是常用的消毒设备。在使用养殖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以免影响养殖生产。
科学喂养:让猪吃得健康又实惠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于猪来说也是如此,科学合理的喂养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就像我们人类,婴儿时期需要喝母乳或者奶粉,长大后则要摄入各种丰富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只有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饲料,才能让它们吃得健康又实惠,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 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
-
- 仔猪阶段:仔猪刚断奶时,消化系统还很脆弱,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婴儿,需要特别的呵护。这个时候,饲料的适口性和易消化性至关重要。可以使用 10% 的仔猪前期预混料,搭配 68% 的玉米和 22% 的豆粕,这样的配方营养丰富,能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求,还能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帮助它们顺利度过断奶期。半个月后,仔猪的身体逐渐适应了新的食物,可以换成 4% 的仔猪后期预混料,配合 64% 的玉米、27% 的豆粕和 5% 的麸皮。麸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仔猪的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
- 育肥猪阶段:育肥猪前期是长骨骼的关键时期,就像青少年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可以用 4% 的育肥猪前期预混料,加上 65% 的玉米、25% 的豆粕和 6% 的麸皮,为育肥猪提供骨骼生长所需的营养。当育肥猪体重达到 60 公斤左右,就进入了育肥后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长肉,需要更高的蛋白质。可以使用 4% 的育肥猪后期预混料,搭配 62% 的玉米、23% 的豆粕和 11% 的麸皮,满足肥猪长肉的营养需求。
-
- 母猪阶段:母猪是猪场的 “生产机器”,养好母猪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后备母猪需要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为将来的繁殖做好准备,可以使用 4% 的后备母猪预混料,配上 59% 的玉米、17% 的豆粕和 20% 的麸皮。妊娠母猪则要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营养,使用 4% 的怀孕母猪预混料,添加 60% 的玉米、18% 的豆粕和 18% 的麸皮。哺乳母猪需要快速恢复身体,提高奶水的质量和数量,使用 4% 的哺乳母猪预混料,再添加 62% 的玉米、26% 的豆粕和 8% 的麸皮。
- 自制饲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自制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但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确保没有发霉变质。发霉变质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猪吃了不仅会影响生长,还可能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其次,要注意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可以使用搅拌机将各种原料充分混合,保证每一份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都均匀一致。如果混合不均匀,猪可能会摄入不均衡的营养,影响生长发育。还要注意饲料的储存。自制饲料最好现配现用,如果需要储存,要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在制作饲料时,还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方,确保营养均衡。
- 饲料质量的重要性: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优质的饲料营养均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让猪吃得香、长得快,饲料转化率高,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优质饲料还能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猪肉的品质。相反,低质量的饲料营养不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会导致猪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影响猪肉的质量和安全性。所以,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可靠的饲料,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饲料,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
日常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日常管理是养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养殖户具备细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个细节,为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心的照顾,让猪在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猪致富的目标。
- 猪群分群管理:猪群分群管理可是个技术活,就像给学生分班一样,要把合适的猪放在一起。按照猪的品种、年龄、性别、体重、强弱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能让猪更好地生长。比如,把体重相近的仔猪放在一个圈里,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情况,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健康成长。一般来说,断奶仔猪每栏养 10 头左右比较合适,育肥猪每栏可以养 15 – 20 头。在分群时,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可以采用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 的原则。“留弱不留强” 就是把较弱的猪留在原圈,把较强的猪调出去,这样可以避免弱猪受到欺负;“拆多不拆少” 是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把头数多的并入头数少的猪群中,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夜并昼不并” 则是选择在晚上把猪并群,因为晚上猪的视力不好,对新环境的敏感度降低,打架的情况会减少。分群后,要密切观察猪群的行为,看看有没有打架、欺负弱小的现象,如果有,要及时进行调整。
- 猪舍清洁消毒:猪舍的清洁消毒就像是给猪的生活环境 “洗澡” 和 “杀毒”,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每天都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尿液和剩余饲料,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如果粪便和尿液堆积过多,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会刺激猪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这些脏东西还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火碱等,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消毒的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在疫病高发期,每周要消毒 2 – 3 次;在平时,每周消毒 1 次即可。在消毒时,要注意全面覆盖,包括猪舍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食槽、水槽等各个角落,不能留下任何死角。还要注意消毒剂的交替使用,避免猪群对单一消毒剂产生耐药性。另外,进入猪舍的人员和车辆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把病菌带入猪舍。
- 猪的日常观察与记录:日常观察猪的状态,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日常检查一样,能及时发现猪的健康问题。每天要仔细观察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粪便、尿液等情况。如果发现猪采食量下降,可能是饲料不合口味,也可能是猪生病了;要是猪的粪便稀软或者干硬,颜色异常,也说明猪的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通过观察猪的这些表现,能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养殖记录也非常重要,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数量、出生日期、免疫情况、用药情况、生长速度、饲料消耗等。这些记录就像是猪的 “成长档案”,能帮助养殖户了解猪的生长情况,分析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养殖决策提供依据。比如,通过对比不同批次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就可以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疾病防控:给猪的健康上保险
疾病防控是养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乎猪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一旦猪群发病,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可能导致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户一定要重视猪病的防控,做到防患于未然。
- 常见猪病及症状: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病猪通常会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 41 – 42℃,且持续不退,就像被点燃的小火炉,高烧不止。还会出现先便秘后腹泻的症状,粪便中常带有黏液。病猪的眼结膜会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甚至会使眼睑粘连,就像眼睛被胶水粘住了一样。在猪的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还会出现出血点,这些出血点就像红色的小斑点,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猪的皮肤上。口蹄疫则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猪、牛、羊等偶蹄兽都容易感染。患病的猪在病初体温会升高,精神变得萎靡不振,食欲也会大大减少。蹄冠、叉及鼻盘会发红,随后出现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水泡,这些水泡就像一个个小气球,里面充满了液体。水泡破裂后会出血、糜烂,严重的情况下,蹄壳会脱落,导致猪行走困难,只能一瘸一拐地挪动,甚至卧地不起。蓝耳病,学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 PRRS 病毒引起的,主要特征是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综合症。母猪感染后,可能会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情况,就像人类的孕妇遭遇了不幸,无法顺利生下健康的宝宝。仔猪感染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消瘦等症状,看起来十分虚弱。
-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手段,就像给猪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针对不同的猪病,有相应的疫苗可供选择。比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猪瘟,在仔猪 20 – 30 日龄时进行首免,60 – 70 日龄时进行二免,能为仔猪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口蹄疫灭活疫苗则用于预防口蹄疫,育肥猪在出生后 30 – 40 天进行首免,60 – 70 天左右进行二免,为育肥猪的生长之路提供保障。种公猪每年接种 2 次,分别在每年的 9 月和 12 月份时进行接种,确保种公猪的健康,为繁殖后代打下基础。种母猪一般在分娩前 1.5 个月左右接种,但要注意母猪临产前半个月和怀孕前一个月不能注射,以免对母猪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药物预防也不容忽视,在疫病高发期,或者猪群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药物,增强猪的抵抗力。比如,每吨饲料加入 125 克四环素,饲喂 4 – 6 周,可减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但要注意,生猪在出栏前 7 天必须停药,以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
- 卫生管理与疾病监测:做好卫生管理是预防猪病的基础工作,就像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一样。每天都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尿液和剩余饲料,这些脏东西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像垃圾场一样,滋生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火碱等,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能有效杀灭病菌。在疫病高发期,每周要消毒 2 – 3 次;在平时,每周消毒 1 次即可。进入猪舍的人员和车辆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把病菌带入猪舍,就像进入医院要进行消毒一样,避免交叉感染。还要建立疾病监测机制,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可以通过观察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粪便、尿液等情况,来判断猪是否健康。如果发现猪采食量下降,可能是饲料不合口味,也可能是猪生病了;要是猪的粪便稀软或者干硬,颜色异常,也说明猪的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实战经验:养猪前辈的独家秘籍

在养猪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前辈们积累的实战经验是无比宝贵的财富。这些经验,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路。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猪前辈们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的实用技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
- 打针技巧:打针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首先,要根据猪的大小、肥瘦、注射种类和药量,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一般来说,仔猪适合用较小的针头,如 9 号针头;大猪则需要用较大的,如 12 号针头。同时,要检查注射器是否有破损,针头是否堵塞、锐利,与针管的结合是否严密。在注射前,要对局部进行剪毛、消毒;注后拔出针头,再次消毒和压迫注射针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于肌肉注射,猪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耳根后方的颈侧或臀部靠近髋骨的上方。要注意注射点不要向后下方移,防止刺伤坐骨神经。在保定猪时,要确保安全、可靠、方便。15kg 以内的猪,可由助手双手分别握两前肢提起保定;15kg 以上的猪,可用门板将猪栏至猪栏的一角,使群猪相互挤在一起,无法移动 。
- 赶猪技巧:赶猪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摸准猪的习性。猪的视力不好,但听力好,所以赶猪时,用赶猪板或长杆子击地,猪听到声音会循声音往前走,左面有声音它向右拐,右边有声音则向左走。而且猪是群居动物,赶一大群猪比赶一头猪容易,所以卖猪时保持猪的队形很关键,千万不要一头一头地吆猪。在寒冷的冬天,适宜在中午暖和的天气赶猪,特别是断奶仔猪和保育仔猪怕冷;在炎热的夏天,选择在早晚凉爽时赶猪,尤其是妊娠母猪要尽量选择凉爽天气。还要人为设计赶猪路线,路两边有固定的水泥墙、铁栅栏或不透明的彩条布、木板搭建临时的墙,确保猪的前进方向清晰,这样猪就会顺着设计的路线前进。对岔路要做好封堵,在一些小的岔路口可站立一人,防止猪只往岔路逃窜。在赶猪时,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按猪的步调前进,不可急于驱赶。若使劲催赶,走在猪群后面的猪只惊慌会到处冲撞,从而使整个猪群混乱,造成猪只受伤或掉头往回跑,周转效率反而会降低。
- 合群技巧:猪合群时,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猪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对猪造成很大的应激,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因此,掌握分群技巧十分必要。合群时通常采取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 等方法,即较弱的猪群留在原圈,把较强的猪合进去;或把较少的猪留在原圈,把较多的猪合进去;或在晚间光线暗、猪要休息时合群。一般以每头猪占地面积 1.0 – 1.2 平方米为宜,每圈以 10 头左右为好。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合群时在要合群的猪身上喷同一种药,如酒精、来苏尔等,使猪体彼此气味相似,而不易辨别,可减少打架。及时调整个别过小、过大和受伤的猪,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若发生大小强弱参差不齐的现象,应重新调整猪群,否则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有 “饥拆饱并” 的方法,即猪在饥饿时拆群,并群后立即喂食,让猪吃饱喝足后各自安睡,互不侵犯 。
- 应对突发情况:在养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果猪出现药物或者疫苗过敏,要马上肌注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如果没有这些药,采取冷水泼猪的方法也可以。要是猪中暑了,体温过高,就要以降温为主。首先圈舍要进行通风,同时把猪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采取冷水反复灌肠,直至体温降到 38.5℃至 39℃,同时给病猪按摩四肢,使其活血。如果病猪情节严重,可采取放血治疗,用针刺破或剪刀把猪耳尖或尾尖剪破进行放血,放血量在 100 至 200ml,同时每头猪用十滴水 5 至 10ml 对水内服,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00 至 500ml。当猪出现应激时,可以用打针的针头对准猪鼻镜快速扎十几下,扎出血后,过个十几秒,呼吸就可以恢复正常;对于严重的,也可以采取耳尖和尾尖放血的办法。若猪出现补铁中毒,要对病猪采取强心补液,腹腔注射葡萄糖、维生素 B1、维生素 C,一天两次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 E 注射液 。
总结与展望

养猪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猪种选择、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喂养、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都下足功夫。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养猪的成败。对于新手来说,养猪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逐渐掌握养猪的技巧,实现自己的养殖目标。希望大家都能在养猪行业中取得成功,收获满满的成果!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