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张志军一边整理刚摘完的石榴树,一边查看他家养在石榴地里的鹅。
据了解,这已经是他家今年养的第二批鹅。用他的话说,树上的石榴挣了钱,树下的鹅也挣了钱。
“第一批鹅是6月份左右开始养的,养了三个多月,这个鹅长得很快,肉质也好,第一批就卖了40余只,卖了4000余元。”张志军高兴地说。
据了解,林下养鹅是由会东县畜牧站、会东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于2022年11月启动的“浙东白鹅、佛山刚鹅引种观察及以鹅除草的养殖模式探究”科技项目。该项目共引进新品种肉鹅2000羽免费发放给姜州镇山北村、新乐村、鲹鱼河镇安乐村的养殖户饲养。

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空间优势在林下养殖肉鹅,既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又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新渠道。
据了解,浙东白鹅、佛山刚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饲养周期90天到120天,体重10余斤;每亩石榴树下适宜养鹅8至10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适宜在我县大部分地区饲养。
“在石榴林下养鹅,效益很不错。”姜州镇山北村六组群众唐大军说。
林下养鹅,以林间丰富的杂草、昆虫作为食源,可减少除草剂使用和人工投入,每亩能节约农药费用约500元,节约劳动力2到3个。同时,鹅的粪便与草渣、树叶发酵成为有机肥,进一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果树生长,有效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

据会东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科技股股长王建元介绍,随着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完善优质肉鹅适度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养殖示范点5个,每个示范点养殖肉鹅300羽左右,通过以鹅除草的养殖模式,同批次计划出栏1900羽,将带动全县10户以上农户通过饲养优质肉鹅,户均年增收1.7万余元。















